大河追夢,夢圓羊曲。2024年12月26日,黃河干流之上再次迎來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第3臺機組正式并網歸調,黃河公司羊曲水電站順利實現“一年三投”目標,120萬千瓦總裝機全容量投產發電,標志著黃河公司為黃河上游水電高質量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為中國水電事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從2021年12月26日開工建設,到2024年12月26日建成投產,歷經1096天的艱苦奮斗和接續努力,黃河水電人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高原峽谷抗缺氧、戰嚴寒,為母親河再次鑲嵌了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將巴顏喀拉山奔涌而來的黃河水,轉化為造福億萬人民的綠色動能。至此,黃河公司在黃河上游的百萬千瓦級大型梯級水電站達到6座,總裝機容量11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可達441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36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117萬噸。圖為羊曲水電站機組廠房內的3臺4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羊曲水電站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點水電工程和國家電投集團“十四五”重大能源保供項目,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屬一等大(Ι)型工程,是黃河干流龍羊峽水電站上游“茨哈、班多和羊曲”三個規劃梯級電站的***下一級。電站安裝3臺4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約47.32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58萬個年用電量3000千瓦時的家庭正常用電需求。作為我國±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的重要支撐調峰電源,羊曲水電站將在促進青海省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應用、打造黃河上游清潔能源基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助力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推動國家“西電東送”能源戰略也具有重要意義。隆冬時節,站在左岸的觀景臺上俯瞰羊曲水電站,群山環抱間屹立的全國首座鑲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氣勢雄偉,連綴起兩側陡峭的山巒,將一望無際的江河之水攬入胸懷,空凈的湛藍天空與碧波粼粼的庫區互相映襯,顯得這座水電站生機盎然。黃河公司牢記保護“中華水塔”的“國之大者”,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和底線,認真踐行“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理念,羊曲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靜態總投資占到總投資的近13%,陸續開展了《羊曲水電站工程對局地氣候影響及生物多樣性演變趨勢研究》《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關鍵技術研究及效果評估》等20余項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為生態環境保護方案設計、監測、修復,以及后續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水電開發協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圖為羊曲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采用換電重卡代替部分燃油運輸車輛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黃河公司創新采用移動式光伏電源作為部分臨時施工電源,采用換電重卡代替部分燃油運輸車輛,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降低了碳排放,有效推廣了綠色施工理念。與此同時,黃河公司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采用“預處理設施+DH***污水凈化器+板框式壓濾機”處理工藝的DH***污水凈化處理系統,對電站建設所用砂石加工及混凝土拌合系統產生的中水采取“化學+物理”相結合的***凈化,實現系統中水的凈化和循環再利用,達到“零排放”的目標。處理能力約460立方米/小時,與常規工藝相比每年節約用水約200萬立方米,同時節約常規沉淀池面積約12畝,有效減少施工用地的同時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廣價值。為全力確保大壩建成后安全穩定,黃河公司根據羊曲水電站壩址兩岸河谷狹窄、岸坡陡峻的特點,經深入研究論證和方案創新,建成了國內首座鑲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軸線長度354.66米,寬度10米,***大壩高150米。該壩型在傳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上游側底部嵌入混凝土重力壩,充分發揮了混凝土重力壩和堆石壩材料的各自優勢,提升了大壩整體安全性,具有降低壩體沉降、減少狹窄河谷岸趾板開挖量等明顯優勢,為后續300米級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建設提供了實踐經驗及技術積累。與高校合作創新研發高分子材料,有效提升泄水建筑物過流面10倍的耐磨性;采用納固材料對大壩面板進行防護,使混凝土致密性更好,提高防水抗滲等級;創新采用無人駕駛自動攤鋪及碾壓技術,提升壩體填筑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據統計,羊曲水電站大壩總滲流量37.22升/秒,***大累計沉降量405.5毫米,僅為壩體高度的0.27%,機組平均振動0.021毫米、擺度0.112毫米,工程建設和機組安裝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多項創新成果和建設指標刷新我國水電建設新紀錄。“數字孿生電廠”是這項超級工程的一大標志。據不完全統計,羊曲水電站的主要設備系統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其背后的國產化技術標簽還撐起了黃河流域首座數字孿生電廠的底氣。數據中心建設進度95%、孿生底座建設完成98%、建設期智能應用開發完成100%、運維期智能應用整體設計開發進度80%……打開羊曲水電站數字孿生電站互聯網平臺,屏幕上顯示出整個電站的三維模型圖,各項實時監測數據在一旁清晰標注,未來可讓羊曲水電站像人一樣擁有“骨架”“感官”“神經”“大腦”,實現水電站自主決策、自動運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羊曲水電站數字孿生電廠集成電站前端感知設備與智能網絡,開發包括智能監測、環保監測、作業安全管控、智能巡檢、檢修維護、多系統聯動以及運行管理等12大項智能應用模塊,電站后續運維將更***、運行更安全。目前,數字孿生電廠項目建設各工作面進度均已超70%,后續將重點著眼于大數據應用、數據挖掘與分析,利用生產過程的數字仿真,實現水電站運行管理的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診斷,具備關門運行、遠程控制的能力。黃河上游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先進的魚類增殖放流站和升魚機系統對陸生植物采取移植和就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保護;對水生魚類,電站工程設計了過魚通道和增殖放流站;設計建設臨時和永久性生態放水洞等設施,以進水口前設置擋墻的方式,取用水庫表層的水體發電,減緩原水庫進水口下泄低溫水對下游河道水生態系統的影響……羊曲水電站開發建設初期,黃河公司便將保護好黃河上游水、陸生態納入考量,建成目前黃河上游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先進的魚類增殖放流站,可實時監測養殖水體健康狀態,觀察魚類活動情況。該增殖站年增殖放流任務37萬尾,兼顧羊曲水電站和上游班多水電站的魚類增殖放流任務,主要負責厚唇裸重唇魚、極邊扁咽齒魚、黃河裸裂尻魚等6種土著魚類親本的馴養和培育、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并對放流效果進行監測評估,建立魚類資源評估檔案,實現增殖放流魚類資源的補償和保護。黃河公司還在魚類增殖站建設了環形跑道系統、室外仿生態魚池,較大程度模仿河道生態環境,改善魚類健康養殖狀態,提升放流成活率。同時該增殖站采用循環水養殖,高峰期每天養殖產生廢水80立方米,平均每天約40立方米,極大降低了廢水處理壓力,遠高于同行業水平。為了減少大壩對河流生態系統尤其是魚類種群的干擾,黃河公司在羊曲水電站工程建設中配套建設了先進的過魚設施,能夠有效緩解大壩的阻隔效應,促進大壩上下游土著魚類的基因交流。水電工程建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在黃河公司攔河筑壩的精心雕琢下,曾經給沿黃地區帶來無盡苦難的黃河水,一改狂放不羈的本性,潤物無聲地滋潤著廣袤的祖國大地。伴隨著羊曲水電站的***建成投產,黃河公司在黃河上游干流河段的11座大中型梯級水電站群,形成總庫容約310億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增加的濕地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可實現“1滴水發11次電”,將更好發揮母親河這個“黃金水道”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時,庫區條件變化形成的降雨、濕度和風頻等“庫區效應”,可有效改善庫區周邊地區的生態氣候,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生態等綜合效益發揮方面也將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撐作用。截至目前,羊曲水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超4.5億千瓦時,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中國“3060”目標實現貢獻黃河力量。
大河追夢,夢圓羊曲。2024年12月26日,黃河干流之上再次迎來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第3臺機組正式并網歸調,黃河公司羊曲水電站順利實現“一年三投”目標,120萬千瓦總裝機全容量投產發電,標志著黃河公司為黃河上游水電高質量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為中國水電事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從2021年12月26日開工建設,到2024年12月26日建成投產,歷經1096天的艱苦奮斗和接續努力,黃河水電人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高原峽谷抗缺氧、戰嚴寒,為母親河再次鑲嵌了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將巴顏喀拉山奔涌而來的黃河水,轉化為造福億萬人民的綠色動能。至此,黃河公司在黃河上游的百萬千瓦級大型梯級水電站達到6座,總裝機容量11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可達441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36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117萬噸。圖為羊曲水電站機組廠房內的3臺4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羊曲水電站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點水電工程和國家電投集團“十四五”重大能源保供項目,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屬一等大(Ι)型工程,是黃河干流龍羊峽水電站上游“茨哈、班多和羊曲”三個規劃梯級電站的***下一級。電站安裝3臺4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約47.32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58萬個年用電量3000千瓦時的家庭正常用電需求。作為我國±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的重要支撐調峰電源,羊曲水電站將在促進青海省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應用、打造黃河上游清潔能源基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助力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推動國家“西電東送”能源戰略也具有重要意義。隆冬時節,站在左岸的觀景臺上俯瞰羊曲水電站,群山環抱間屹立的全國首座鑲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氣勢雄偉,連綴起兩側陡峭的山巒,將一望無際的江河之水攬入胸懷,空凈的湛藍天空與碧波粼粼的庫區互相映襯,顯得這座水電站生機盎然。黃河公司牢記保護“中華水塔”的“國之大者”,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和底線,認真踐行“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理念,羊曲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靜態總投資占到總投資的近13%,陸續開展了《羊曲水電站工程對局地氣候影響及生物多樣性演變趨勢研究》《羊曲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關鍵技術研究及效果評估》等20余項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為生態環境保護方案設計、監測、修復,以及后續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水電開發協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圖為羊曲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采用換電重卡代替部分燃油運輸車輛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黃河公司創新采用移動式光伏電源作為部分臨時施工電源,采用換電重卡代替部分燃油運輸車輛,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降低了碳排放,有效推廣了綠色施工理念。與此同時,黃河公司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采用“預處理設施+DH***污水凈化器+板框式壓濾機”處理工藝的DH***污水凈化處理系統,對電站建設所用砂石加工及混凝土拌合系統產生的中水采取“化學+物理”相結合的***凈化,實現系統中水的凈化和循環再利用,達到“零排放”的目標。處理能力約460立方米/小時,與常規工藝相比每年節約用水約200萬立方米,同時節約常規沉淀池面積約12畝,有效減少施工用地的同時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廣價值。為全力確保大壩建成后安全穩定,黃河公司根據羊曲水電站壩址兩岸河谷狹窄、岸坡陡峻的特點,經深入研究論證和方案創新,建成了國內首座鑲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軸線長度354.66米,寬度10米,***大壩高150米。該壩型在傳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上游側底部嵌入混凝土重力壩,充分發揮了混凝土重力壩和堆石壩材料的各自優勢,提升了大壩整體安全性,具有降低壩體沉降、減少狹窄河谷岸趾板開挖量等明顯優勢,為后續300米級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建設提供了實踐經驗及技術積累。與高校合作創新研發高分子材料,有效提升泄水建筑物過流面10倍的耐磨性;采用納固材料對大壩面板進行防護,使混凝土致密性更好,提高防水抗滲等級;創新采用無人駕駛自動攤鋪及碾壓技術,提升壩體填筑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據統計,羊曲水電站大壩總滲流量37.22升/秒,***大累計沉降量405.5毫米,僅為壩體高度的0.27%,機組平均振動0.021毫米、擺度0.112毫米,工程建設和機組安裝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多項創新成果和建設指標刷新我國水電建設新紀錄。“數字孿生電廠”是這項超級工程的一大標志。據不完全統計,羊曲水電站的主要設備系統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其背后的國產化技術標簽還撐起了黃河流域首座數字孿生電廠的底氣。數據中心建設進度95%、孿生底座建設完成98%、建設期智能應用開發完成100%、運維期智能應用整體設計開發進度80%……打開羊曲水電站數字孿生電站互聯網平臺,屏幕上顯示出整個電站的三維模型圖,各項實時監測數據在一旁清晰標注,未來可讓羊曲水電站像人一樣擁有“骨架”“感官”“神經”“大腦”,實現水電站自主決策、自動運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羊曲水電站數字孿生電廠集成電站前端感知設備與智能網絡,開發包括智能監測、環保監測、作業安全管控、智能巡檢、檢修維護、多系統聯動以及運行管理等12大項智能應用模塊,電站后續運維將更***、運行更安全。目前,數字孿生電廠項目建設各工作面進度均已超70%,后續將重點著眼于大數據應用、數據挖掘與分析,利用生產過程的數字仿真,實現水電站運行管理的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診斷,具備關門運行、遠程控制的能力。黃河上游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先進的魚類增殖放流站和升魚機系統對陸生植物采取移植和就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保護;對水生魚類,電站工程設計了過魚通道和增殖放流站;設計建設臨時和永久性生態放水洞等設施,以進水口前設置擋墻的方式,取用水庫表層的水體發電,減緩原水庫進水口下泄低溫水對下游河道水生態系統的影響……羊曲水電站開發建設初期,黃河公司便將保護好黃河上游水、陸生態納入考量,建成目前黃河上游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先進的魚類增殖放流站,可實時監測養殖水體健康狀態,觀察魚類活動情況。該增殖站年增殖放流任務37萬尾,兼顧羊曲水電站和上游班多水電站的魚類增殖放流任務,主要負責厚唇裸重唇魚、極邊扁咽齒魚、黃河裸裂尻魚等6種土著魚類親本的馴養和培育、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并對放流效果進行監測評估,建立魚類資源評估檔案,實現增殖放流魚類資源的補償和保護。黃河公司還在魚類增殖站建設了環形跑道系統、室外仿生態魚池,較大程度模仿河道生態環境,改善魚類健康養殖狀態,提升放流成活率。同時該增殖站采用循環水養殖,高峰期每天養殖產生廢水80立方米,平均每天約40立方米,極大降低了廢水處理壓力,遠高于同行業水平。為了減少大壩對河流生態系統尤其是魚類種群的干擾,黃河公司在羊曲水電站工程建設中配套建設了先進的過魚設施,能夠有效緩解大壩的阻隔效應,促進大壩上下游土著魚類的基因交流。水電工程建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在黃河公司攔河筑壩的精心雕琢下,曾經給沿黃地區帶來無盡苦難的黃河水,一改狂放不羈的本性,潤物無聲地滋潤著廣袤的祖國大地。伴隨著羊曲水電站的***建成投產,黃河公司在黃河上游干流河段的11座大中型梯級水電站群,形成總庫容約310億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增加的濕地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可實現“1滴水發11次電”,將更好發揮母親河這個“黃金水道”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時,庫區條件變化形成的降雨、濕度和風頻等“庫區效應”,可有效改善庫區周邊地區的生態氣候,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生態等綜合效益發揮方面也將起到更加重要的支撐作用。截至目前,羊曲水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超4.5億千瓦時,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中國“3060”目標實現貢獻黃河力量。